北京市试行建设工程招投标分散评标模式

2025-03-22 00:03:30    政策发布   

北京市自2025年5月1日起试行建设工程招投标分散评标模式,试行期一年。

一、背景与目的

是北京市建设工程领域继“评定分离”招投标工作后优化营商环境的又一创新举措,旨在通过技术赋能与制度创新,推动招投标市场健康发展,助力首都城市建设提质增效。

二、职责分工

• 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改造独立评标工位,实现不同评标场所网络互联互通。

• 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分散评标”评标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 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为“分散评标”活动提供技术支持,保障分散评标相关系统的建设、运行、安全和稳定。

• 市区公共资源交易场所管理机构:为“分散评标”提供评标交易和见证服务。

三、模式特点

• 工位分散式:招标人从全市统一评标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专家,评标专家分散在不同的评标工位依托互联网技术,利用公共资源电子服务系统、电子交易系统和电子监管系统独立评标。

• 副场随机定:分散评标分为本地分散和异地分散两种形式。异地分散评标场所分为主场和副场,项目受理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的评标场所为主场,主场以外的评标场所为副场,副场一般随机确定。

四、评标流程

• 评标前:招标人在专家抽取环节通过电子交易系统录入招标人代表、评标专家类别、评标时长和回避单位等需求信息,评标专家、专家独立评标工位和评标地点全部由系统随机抽取确定,系统不显示招标项目基本情况、招标人和评标专家的姓名、联系电话等信息,评标信息在评标前严格保密。

• 评标时:专家在各自评标工位通过互联网技术独立评审,遇到需要讨论的问题使用即时通讯工具在线沟通,杜绝线下沟通或相互影响。

• 评标后:评标过程全程音视频和录屏监控,评标结束后系统自动汇总评审结果和过程资料,实现了专家评标“不见面”、评标“无干扰”、全程“可追溯”的公正评审,确保评标活动公开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