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存储与备份系统(内部网分系统)
技术方案
第一章 数据存储与备份系统(内部网分系统)
总体设计
1.1
执行标准和规范
存储是信息数据生存的地方,是信息的载体。随着信息量的爆炸性增长和计算机应用复杂程度的增加,现代企业的数据中心越来越依靠存储来实现核心业务数据存放、关键数据保护、高效率的备份恢复和归档以及搭建容灾系统提供业务连续性等重要解决方案。越来越多企业的核心应用,如ERP、PDM、CRM等,也直接利用智能化存储提供的接口,完成数据分类、备份、归档、迁移等重要功能。
存储系统通常指为企业提供信息存取、保护、优化和利用的整体解决方案,是以数据为中心的信息架构的支柱。调查显,40%的企业和个人认为存储是企业信息的中心,越来越多的企业正逐渐认识到,并开始以信息和存储为中心来建立其信息基础设施。
存储系统的建设需要考虑存储物理组成、基础架构、保护方式、综合管理,并结合服务器、数据量、应用、网络架构、客户实际的业务应用和人员能力,在此基础上提供整体的方案设计,同时,需要通过存储结构、产品、解决方案、架构设计、部署实施、管理维护和性能优化等各个方面来和客户共同解决存储需求和面临的问题。
根据招标人的需求,结合存储备份系统的技术发展趋势,投标人建议本次建设的数据存储与备份系统(内部网分系统)应遵循以下标准和规范。
软件定义存储(SDS)的标准
伴随着虚拟化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SDDC)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通过从数据中心底层硬件完全抽象数据中心的每个组成部分,使IT能够真正以可自定义的按需服务的形式提供IT资源。软件定义的存储(SDS)将物理阵列中的存储(无论是基于文件、块还是对象)抽象为虚拟共享存储资源池,从而跨物理阵列实现灵活的存储使用模型,支持丰富的自动化功能,并提供应用程序和创新性数据服务。
软件定义的存储(SDS)提供自助的服务接口,用于分配和管理虚拟存储空间。SDS应该包括自动化、 标准接口、虚拟数据路径、扩展性、透明性等功能。通过软件定义的存储(SDS)模型,应用程序将能够跨不同的物理设备、数据中心、访问路径统一访问数据,简化将现有应用程序迁移到云环境中的数据管理工作,实现企业级的异构的、动态的、开放的、跨数据中心的云存储平台。
融合架构规范,实现数据资源整合
企业IT体系中存储设备往往来自不同厂商、拥有不同的型号和性能,采用虚拟化技术实现存储架构的融合,实现不同品牌、不同性能的存储设备统一
数据存储与备份系统(内部网分系统)技术方案219页